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甲辰(龙)年二月十九 | 联系我们

加入协会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风采
上海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六十年科技创新发展侧记
 发布时间:2018-08-10 浏览:21044
  •  

     
        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上海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六十年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创新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安装集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掌握安装核心技术,抢占技术高地,聚焦机电前沿技术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并取得累累硕果。
        掌握安装核心技术,确立行业领先地位
        六十年来,安装集团在大型设备吊装领域中,勇于创新,大胆创新,不仅掌握了安装核心技术,更使公司在全国安装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刷新一项项大型吊装记录,展现大型设备吊装水平。在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工程设备吊装过程中,该公司应用“超高空承载索设备吊运技术”解决了高空设备吊装的难题。当时,该技术成为国内首创,获得了上海市总工会绿十字石化二等奖,上海市优秀职务发明二等奖等奖项。
        2012年,安装集团承建的天津渤化石化60万吨丙烯项目主装置有两台分离塔,总重量分别达到1857.5吨和1635.1吨,这两台塔的体积和重量均创了塔器的全国纪录。公司项目部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团结奋进,顺利完成了两个“塔王”的安装,其中1号塔直径9.7米,“穿衣戴帽”后的塔的高度达100米,吊装重量达1907吨,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塔类设备。
        破解一道道安装技术难题,凸显高精度设备安装实力。六十年来,安装集团先后承建了望亭发电厂国产第一套2.5万千瓦发电机组的120吨/小时锅炉、吴泾热电厂12.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的400吨/小时锅炉、上海石化总厂引进的30万吨/年乙烯装置、上海焦化厂新建45万吨/年甲醇装置等一大批大型高精度设备的安装任务,并在超高压管道安装、高压压缩机组安装等方面开发安装技术,破解了许多核心技术难题。
        2012年,顺利完成了10台大型压缩机的安装试车,其中GB1201是全球最大的产品气压缩机,压缩机组本体重量达500吨,GB1102是全球最大的螺杆式压缩机。这10台压缩机机组的安装成功,创造了该公司超大型压缩机机组安装施工质量、周期新纪录。同时,大量大口径工艺管道的安装也创造了多项之最,其中直径最大的工艺管道达DN2100毫米。天津渤化石化60万吨丙烯项目投料成功,既凸显了公司高精度设备安装的实力,也是公司全国化战略成功实施的典范。
        攻克一个个焊接技术难关,提升特种材料焊接能力。焊接工艺作为连接金属材料传统而高效的加工方式,伴随着安装集团经历了60年风风雨雨的洗礼,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焊接设备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该公司先后从南京的9424、金山石化、高桥化工、吴泾化工厂等一系列大型装置的安装到各类民用建筑的机电安装;从大型钢结构厂房、桥梁到大型塔、罐、槽的制造和安装,焊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焊接方法也从简单的手工电弧焊,发展了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焊、向下焊、热熔焊等多种焊接方法。焊接设备也从单一的小型直流焊机,发展到拥有普通焊机(直流电焊机、点焊机、整流焊机、氩弧焊机、埋弧焊机、CO2保护弧焊机)200多台,等离子弧焊机15台,超声波焊机8台,自动焊机47台,还有专门用于医药洁净领域的薄壁不锈钢数控配管自动焊机。
        该公司在特殊材料焊接方面的科技项目也取得长足的进步。安装集团撰写的《锆材管件的失效分析》、《醋酸装置安装工程中锆管焊接工艺及应用研究》分别刊登在2013年6月、2014年2月的《化工装备技术》杂志上。
        抢占技术高地,实现高度、速度和难度新突破
        公司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不断积聚人才和科技力量,在众多领域齐头并进,勇于创新,主动与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一批一流的科研院所积极合作,在技术创新和科技项目上获得了一项又一项新领域的科研成果,同时在建筑领域中承接了一系列“有高度、有速度、有难度”的工程项目,经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和锤炼,公司的安装技术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攻克超高层工程施工难关,在上海中心项目中实现“高度”突破。公司在超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项目建设服务。在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南京紫峰大厦、上海中心大厦等一大批超高层建筑的机电安装过程中,专利技术层出不穷,工艺工法提炼形成,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核心技术稳步提升。
        在“云端上的工程”——上海中心大厦建设过程中,垂直运输技术将公司超高层建筑机电安装技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面对632米的历史新高度、新挑战,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反复讨论和推演试验后,最后创造性地提出采用移动平台加扁担组合的移动平台吊装技术,解决了在幕墙封闭情况下,仅在设备层预留吊装口的超高层大体量设备吊装安装的难题。由公司主编的《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也已于2016年1月出版发行,《基于上海中心大厦工程的机电总承包管理模式实践与总结》荣获上海建工集团优秀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该项目还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奖”。
        开发高精度测量加工技术,在磁浮项目中实现“速度”突破。2002年12月31日,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行的磁浮线路正式通车。作为世界首例,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为此,公司派驻项目的技术人员和现场施工的老师傅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各种资料,走访了国内各大设备生产企业,根据工艺需求确定各项专用生产装备的技术性能与参数,对制梁基地进行全面的布置和建造,并在现场样板段进行了反复模拟和多次试样,最终确定了相应的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动力轨和定子线圈的安装也是磁浮工程中的一项关键工序,公司科技部门和项目部的技术人员,经过艰辛努力和反复研究,最终确定了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常导磁吸型”技术。该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200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还申请获得了8项技术专利。
        研发专用工艺技术,在光源、风洞等工程项目中实现“难度”突破。2004年,公司承建的上海光源(SSRF)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共同出资建设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是中国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也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科学装置。公司承接该工程以后,成立了专门的技术攻关小组,在嘉定厂区对整个C10单元进行预安装,在张江厂区的综合大厅,对储存环每个平台设备都进行预安装并预准直,对部分要求高的单件设备也在进装置前进行预安装,准确无误后进入隧道。技术攻关小组还针对设备的特点,设计专用工装,使烦琐复杂的安装过程变得简单可行。
        2011年,公司承建的上海交响乐团迁建工程的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的最大难度是声学效果。为保障一流的声学效果,公司工程研究院委派研究团队在日本声学大师的指导下,在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实力雄厚的科研专家组的协助下,结合“产学研”的模式,开展机电安装工程综合消声技术研究。研究团队同项目部一起,通过前期发现不同频率的噪声源以制定不同降噪措施,协同设计进行消声组合优化,制定严格工艺以提高各类管内流体均匀性,同时配合大量的实验研究,最终该工程在2013年10月迎来了测试验收,测试结果显示两个排演厅完全满足NC15的标准,其中,排演厅B的声学效果甚至高于NC12的标准。
        聚焦机电前沿技术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公司始终坚持以提升安装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注重培育创新主体,积极构建创新平台,着力完善创新体系,不断优化创新环境,科技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通风管道、工艺管道的工厂化预制,转型升级了企业的生产方式;BIM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调试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综合能力。
        开发工业化建造技术,转型升级企业生产方式。在公司的发展进程中,首先在通风管道和工艺管道的制作与安装中实现了预制化、装配化。在风管制作全面实现机械化的道路上,公司还积极开展了与境外合作的模式。2000年初,公司从美国美科系统公司,引进了一条完整的制作薄钢板法兰风管的流水线,它以自动化程度高、加工速度快、质量稳定、提高材料利用率、常规年产量达每年50万平方米等优势,满足了各类大型、超大型工程项目的需要。2003年,公司从日本小松公司,引进了一台与TDC/TDF薄壁法兰矩形风管生产流水线相配套的等离子切割机,进一步提升了部件的加工能力,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针对大型综合体、区域能源中心、星级酒店等项目机房管线布置复杂、管道口径较大、管线焊口密集、焊接工作量大,设备进出口管线以短管法兰连接为主的特点,公司于2010年再次与北京中电华强合作,共同开发研制了短管-法兰自动焊接专机。实现了承插法兰内、外角焊缝的自动焊,技术水平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多个项目被当地主管部门列为所在地观摩工程或技术推广示范工程。
        广泛应用BIM技术,提高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2008年,公司成立上海上安机电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从简单的CAD深化设计出图,到BIM机电模型的熟练应用;从前期的投标技术配合,到运维模型方案的演练,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项 目建造过程中,机电设计事务所得到了发展和壮大,为公司10年来的重大项目提供了有力的设计支持。上安机电设计事务所还参与行业标准编制,参与清华大学的BIM课题研究,为公司整体科技创新和技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优化调试资源配置,提升企业整体综合能力。为进一步集聚和整合公司现有调试板块内的各类资源,进一步集合形成和持续提升公司整体的综合能力,夯实工程项目整个施工过程形成闭环,真正服务于公司成为建筑全生命周期机电工程总承包企业、专家型品牌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要求,2016年5月,公司将第六工程公司和第九工程公司的调试力量集中起来,正式组建公司调试检测中心,隶属于公司工程研究院。调试检测中心主要承担项目变配电系统、通风空调系统及消防工程的系统调试任务。通过各个专业人员和各类装备资源的补充与加强,更有利于公司综合技术能力的提升及调试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从初期的通风队、调试队到现在的调试检测中心,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是公司优化调试资源配置,提升企业整体综合能力以适应公司和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
        六十年来,安装集团不仅在机电设备安装领域上,牢牢占领制高点,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地位,同时在新兴业务领域中,通过前期技术研发和策划,以技术为先导,建立起新的市场竞争优势。六十年的科技创新,使公司全面实现了由传统技术应用型企业向科技集成创新型企业转型,全面建立形成自主创新和集成能力相结合、科技创新环境适宜、科技人才结构合理、科技成果支撑作用明显的科技创新体系。如今,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已成为公司上下的共识,在建设国内一流全生命周期机电安装工程总承包企业的道路上,科技之花必将更加绚丽多彩。
    (安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