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乙巳(蛇)年四月十五 | 联系我们

加入协会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瞭望
王铁宏:新发展格局下建筑产业如何深化改革?
 发布时间:2021-06-29 浏览:1633
  •     王铁宏 同济大学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住房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办公厅主任,中国建筑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 


        国办19号文的主要精神

        国办《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就建筑市场模式改革以及政府监管方式改革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关于市场模式改革,明确鼓励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关于招投标制度改革,明确按投资主体重新要求,对社会资本投资项目不再简单一刀切;关于政府监管方式改革,明确对甲乙双方同等要求同等问责;关于质量监督主体责任改革,明确要研究建立质量监督体制;关于全过程咨询,明确适时推进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咨询等。这些改革都是深层次的,方向是正确的,效果令建筑业期待。现在,关键的关键就是看这些改革“怎么落地,什么时候落地”,要关注后续一系列的配套文件及其落实情况。

        为什么要推行EPC

        推行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EPC)是市场模式改革的突破口。为什么要推行EPC模式?推进公共投资项目供给侧结构改革,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一是建设模式转变,既要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基础上,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二是市场模式转变。目前,我国建设市场有两种模式并存,一种是传统的沿革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模式,即建设单位分别对应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多个企业;另一种是从1987年推行“鲁布革经验”开始引入的,国际上比较普遍采用的总承包模式,即建设单位在工程实施阶段只对应一个设计施工总承包单位。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看,传统模式属于“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缺乏优化设计、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的根本动因,其效果必然是客观上既不讲节约也不讲效率,有悖于市场经济的规律,导致项目普遍超概算、超工期严重,腐败问题时有发生。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则是属于“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一旦总承包中标,通过一次性定价,总包单位可单独或与业主共享优化设计、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所带来的效益,使得总包单位有动因既讲节约又讲效率。推进公共投资项目特别是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从转型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破题。目前,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在我国的工业项目以及部分铁道、交通、水利项目中推行较为顺利,一般可比同类型传统模式项目节省投资10~15%,缩短工期10~30%,质量也能得到有效控制,在节约资源、节省投资、缩短工期、保证质量安全等方面显示了明显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公共投资的城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则推行缓慢。相比较而言,公共投资的城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其事权、财权均在地方政府,由于投资主体复杂,利益交织,对推行总承包模式,往往相互观望,动因始终不强。可以看出,如何引导和推动各地迈出公共投资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的第一步,将是有关部门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EPC与PPP的关系

        需要关注的是,在EPC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改革,即PPP模式。EPC的关键在于形成真正意义上优化设计、缩短工期、节省投资的甲乙双方理性契约关系。PPP则是更深入的改革,是投资方式改革的深化,必然推动公共投资项目全面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的深入改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以断定,真正意义的PPP必然需要EPC,真正实现EPC则必然需要建筑产业综合技术的全面创新和提升。相信这将会是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供给侧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由于PPP推广之初经验不足加之投资回报率过高,大多数央企、国企拿到PPP项目后没有关注其后面深层次的改革问题。行业里讲“不会当乙方就不会当甲方”,PPP就是要让会当乙方的人来当甲方,目标是要比不实行PPP的项目更好、更省、更快。现阶段有些拿到PPP项目的央企、国企全然没有将重点放在这上面,希望这些央企、国企在这一重大改革问题上不要迷茫,一定要打造全新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证明,其PPP项目就是比不是PPP的项目,比其他央企、国企的PPP项目更好、更省、更快,牢牢紧扣PPP与EPC结合的核心竞争力。两者之间,既有辩证关系,亦有逻辑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真刀真枪推进改革”,要“抓住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找出体制机制症结,拿出解决办法,重大改革方案制定要确保质量”。下一步如何深化改革?对建筑业企业来说,创新发展的思路越发清晰。大型央企、国企必须即时准确地抓住这次深化改革政策上的有利时机,公共投资项目一定要大力提升EPC的管理能力,所有中标的PPP项目必须尽早主动推进EPC的管理模式,用优化设计、缩短工期、节省投资让PPP项目和EPC项目更好更省更快,进而形成央企、国企新的核心竞争力。其他建筑业企业也要调整格局与思维,学习中天集团的“大客户战略”,采用“内涵式的EPC”管理模式,即使不是EPC项目,也要全力实现优化设计、缩短工期、节省投资,为业主创造价值,不超概算不超工期,形成自己独特的新的核心竞争力。

     (摘自:建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