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甲辰(龙)年三月十八 | 联系我们

加入协会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刊物 > 共抗疫情
上海建工团队:在超30万平米的场馆不留“盲区”
 发布时间:2022-04-21 浏览:1109
  •     
        
        上海建工负责建设位于浦东新区的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3月25日正式进场,上海建工连续奋战184小时,昼夜不停,施工高峰期现场近6000人同时作业。
        伴随方舱医院正式启用,如何在超30万平米的场馆不留“盲区”?上海建工安装集团总工程师冯强说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连续五六天,每天只能睡2个小时。”
        “我是3月27号接到通知的,那时刚做好闵行体育馆的方舱医院。”冯强讲述起了自己与时间赛跑的半个月。
        “工期十分紧张,加上在建设阶段上海还在管控,物资的调配是一个难题。”冯强说。“好在市重大办和交警等相关部门给多方协调,保证了物资运送渠道的畅通。”
        但是,现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是超乎想象。
        24小时不停工,工人两班倒,交班后就地铺板勉强可以睡觉。应急指挥部的管理人员没有办法排班,所有人必须按照岗位职责随时待命,配合施工现场解决各类问题。他们只好趁着间隙找空地或者蜷缩在车里休息,没有被子就盖衣服。


        “每天只能睡2个小时,困了就找个办公桌休息一会儿,就这样坚持了五六天。”冯强说。
        自3月25日进场以来,上海建工的建设者们已经连续奋战184小时,昼夜不停,施工高峰期现场近6000人同时作业。经过建设者们的不懈奋战,4月2日当天全部完成验收交付。
        在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投运后,上海建工的项目团队化身“大白”,进入红区进行设施维护保养和抢修工作。接到新的命令,没有休息,没有怨言,他和团队马上又投入到工作中。
        “小小一个水槽都至关重要”
        在总建筑面积超30万平米的场馆内,如何才能高效有序开展后期维保,不留“盲区”?冯强说真正的挑战从现在才开始。
        开水炉、水槽、污水处理系统,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在方舱里却变得至关重要。


        “方舱里被分为红区和黄区。收治病人的十个场馆为红区,一旦红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故障,我们都要以最快速度排查解决,保证一切设备运作正常。”冯强说。
        污染区不能带手机,大家只能用对讲机联系。为了保证维修工作顺利进行,冯强和团队在污染区每个场馆都提前准备了一套对应的工具,在维修仓库内提前准备了充足的设备和材料。
        由于场馆内部为污染区,维修人员很可能会近距离接触病患,每一位维保队员进入隔离区之前都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在接到报修后,团队会首先派一名工人入舱确定故障情况,再通过对讲机报告,让对口维修的维保队员进入。
        4月1日凌晨1点,团队接到报修令,方舱内医护区排水系统发生故障。现场维保人员穿上防护服第一时间赶赴,消除隐患。4月2日上午,N4、N5场馆区域水槽处有设施损坏,维保队员穿上防护服迅速到达现场,及时排除故障。
        没有抢修任务时,维保团队则对各区域内机电设备进行巡查,尤其是对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重点调试检测,防止次生环境事故的发生。
        据了解,为保障交付前后收治点正常运营,上海建工还成立了后续保障工作小组,对接医疗救治队等单位,负责已建收治点交付前的快速维修整改以及维保团队的管理。同时,成立收治点工程交付验收前的快速维修团队,由二建集团、五建集团、安装集团相关人员组成,明确责任人,成立工作专班,不留盲区,最终实现顺利移交确保使用,为上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屏障。


        “建设8500平方米办公区,我们用了9小时”
        4月5日中午12点35分,上海建工接到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总指挥、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传达的紧急任务,需要在E1馆搭设湖北、江西、天津援沪医疗队进驻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的办公区域,且必须在4月6日早间具备使用条件。
        冯强说,接到任务后,上海建工火速行动,争分夺秒力争人员、材料、设备、物资迅速进场。在疫情封控期间,上海建工群策群力,与市政府、市重大办等积极沟通,动用一切可动用的资源,凌晨0点15分,将远在嘉定安亭的第一车材料运入现场,机械、人员、物资等随后也部署到位。
        4月6日早晨8点30分,8500平方米的办公区及照明工程全部完成。4月6日上午9点,交接仪式在党旗下顺利完成。
        “我们得到通知,将有三辆‘红铠甲’支援方舱,这将极大提高方舱内的核酸检测效率。”冯强口中的“红铠甲”是移动核酸检测车,将承担方舱病人样本及送检样本的核酸检测任务。
        为了让“红铠甲”能及时“充上电”,冯强连夜联系准备了电缆和电线。最终,只用两个小时,在“红铠甲”到场前完成施工并顺利送电。
        “作为一名党员和干部,只要需要,我们就要冲锋在前面。为了抗疫,所有的人都是义无反顾的。”冯强说。

        (摘自:上海建工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