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甲辰(龙)年三月十八 | 联系我们

加入协会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刊物 > 共抗疫情
中建八局员工谈方舱医院建设
 发布时间:2022-04-23 浏览:1071

  •     “期待方舱医院的使命早日结束。”
        “我们也怀疑过,能实现吗?”
        “后来我们发现,原来努力了,真的能实现。只是过程很辛苦、很困难。”
        这三位方舱医院的建设者,分别坚守在设计、安装与维保的领域。他们的讲述再现了方舱医院建设,从初期准备到中期组织再到后期维保的整个过程。他们所在的单位中建八局上海公司至今已完成了20个应急防疫设施建设任务。这些建设者从3月初开始,从隔离病房建到方舱医院,从初期100多张床位建至共计30000多张床位,他们还来不及整理心情,便已经在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的反复中奔波。
        方舱医院的建设项目,常常在短短几日内就交付完工。人们惊叹于它的速度,也不禁要问,速度背后,是什么正在发生?
        也许是设计团队一个多月来7000多张设计图,是安装工人们在瓢泼大雨中跳入水中的劳作,是建设完成后重回现场、守护工程的决心……
        他们搭建和守护的,不只是医院。
        【壹】从排摸、设计到动工,仅仅一个通宵
        中建八局上海公司设计管理中心经理陈娟:
        3月12号晚大概10点多,当时我们还在单位加班。突然被通知龙耀路有个紧急项目需要集合,从那天开始,就有了后面一系列的防疫工程。
        那天11点多我们就到了现场,领导们都来了。当时我就感觉这是一件很严肃的、分秒必争的、需要与时间赛跑的事情。
        现场是一个已经十几年没有用过的酒店,没有基础的管线,墙、吊顶也都破了,洁具、卫生间等等都没有。我第一反应是:它不具备几天就能改造出来的可行性。但要求就是必须要完成。
        13号凌晨我们紧急开了部署会,各个系统讨论好思路。两三点,我们又去现场整体摸排了一下。2点到5点的这三个小时,我们设计团队完成了项目初步的图纸和需要采购的物资清单,我们的安装分公司、第二分公司,在调拨存货,包括设备、电缆、集装箱等等所有可能影响进度的材料。这三个小时很关键,确保了我们需要用于施工的机械设备和物资及时到场。
        到了8点,关键机械设备到场了,就准时开工了。
        我们设计团队在施工过程中继续调整方案和细化图纸。一是现场的实际情况可能跟凌晨排摸的情况不一样。比如消防系统看起来是有的,但消防水泵是不能用的;或是主变电箱是有的,但里面的设备是损坏的,修不好,整个园区是没有电的。二是与卫健委、消防、公安、环卫、医院等各部门沟通,按照具体意见要求进行调整。三是如果有些物资不能及时到位,那就要更改方案,提出其他物资材料可以替代的方案。
        我们除了考虑设计,还要考虑工序。在图纸上改几笔相对还比较容易,但考虑到施工现场组织,整个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工程涉及到通风专业、排水专业、室外工程、智能化等等整个系统差不多十几种专业。比如室外工程,需要考虑机电管线预埋,需要考虑工期压力最大的工序提前施工。设计要了解施工,为工序的有序穿插提供充足条件。
        同时我们在有限工期内通过会议复盘。紧急锁定方案之后,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要进行集中会议交底,把所有参与施工的管理人员召集到现场,交底技术要点,复盘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最后我们有一个预竣工验收的环节,自己再排摸一遍,看还有哪一些接口的、责任不明确的工作需要收尾。
        最后,15号的凌晨2点左右,项目交付了。我是大概凌晨5点走的,6点左右就开始收治病人。紧接着我就接到了下一个项目。去往第二个项目的路上,经过第一个项目,我的内心还是有些激动,起了一丝波澜,很想看看里面怎么样了,不知道患者进去是什么样的感受。
        因为我们可能都会有一些朋友住进方舱。大家心理上还是会有一些不舒适和焦虑。作为设计师,除了保障安全和工期,我们还是希望能尽可能在建筑里增添一些人文关怀,让大家住得舒适。
        在徐汇的一个项目里,机电管线的排布都是经过设计的,通俗一点就是码得横平竖直。我们通风管道、通气管道特别多,而且都是外露的,一个3×6平方米的立面上可能就有七八根。大家在快速工期下,尽可能兼顾工艺和质量。最后我们的施工兄弟们也都很配合,把整个立面码得特别平整。


        ▲陈娟与设计团队设置的绿化与玩偶。
        有时我们会在病房区域或是园区内集中设置一些景观绿植、墙面装饰。也是希望无论是患者还是医务人员放眼望去,看到的是满园的春色和温暖的贴语,而不是冷冰冰的混凝土。在房间里,除了必备的床品、洗漱用品这些,我们有时候会放置一些瑜伽垫,设置一些图书。
        有一次,同事转来一个抖音视频,是一个使用者在我们交付的项目里面拍的。这个用户大意是说,本来比较紧张,但到了方舱以后,还是觉得特别温暖。我当时看到视频的时候,也是心里一股暖流涌了上来,真的特别感动。
        【贰】搭建现场上千人,不同工种迅速衔接
        中建八局上海公司安装分公司经理罗晓滨:
        如果说土建专业相当于做好基础,建立人体的骨架,把房子搭起来,那我们安装专业相当于是建立人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等……大家看到的结果就是:房间里面有电了,卫生间有水了,电视能看了,手机能收到信号了,污水能排出了……
        尤其对于方舱医院这样的防疫项目,入住人员更加密集,对应急保障系统的要求就更高,还需要配备相应的消杀系统。
        我们原来干工程是流水作业,等前一个工序做好了,再安排下一个工序。但现在赶时间,就需要穿插着干活。所以我们预先就要把设备和人力都铺开。一旦有了可着手操作的“工作面”,那我们就要开始着手干。
        比如电缆、配电箱到了,如果安装的人员没到、工具没到,工序的衔接有耽误,就会影响工期。为了做到“人等工作面”,而不是“工作面等人”,一般要10个人的工作量,我们就准备15个人,物资也全都提前调配好。
        但这样做难度也上来了。可以想象一下其中的交通组织和协调配合。道路还是那条道路,但各种设备都要走这条道进场。彩板房在吊装,道路在铺设,混凝土在施工,几百台设备和几千人要同时在几万平米的场地上工作。
        我们能看到整个场地上,一天24小时都是一样的状态,夜晚如同白昼,机械轰鸣,人山人海。这种“大会战”的状态一般都要维持三四天。人多的时候,各种专业的人加起来超过5000多人。


        ▲中建八局上海公司至今已完成了20个应急防疫设施建设任务
        我们大多数核心管理人员没法轮休。因为工作有延续性,一旦休息就会断掉,交接起来也会产生麻烦。所以大家就尽量少睡觉,睡两三个小时就接着工作。
        从3月初磨合到现在,思路和流程上,我们能做到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清晰。但客观条件是越来越困难的。物资调配越来越紧张。我们可能要联系十几家,才能找到在有限时间内能供货的供应商。为了确保物资能到场,我们同时在两三家厂家下单,万一一单运不过来,还有别的保障。
        劳动力组织也越来越困难。一开始我们核心劳动力是800人左右,做到现在,剩下的不足百人。流失的人员可能回小区封控了,可能结束工作离开上海了,可能是被安排留在方舱维保……但流失的人员都需要补齐,下个项目开始,我们要重新组织近千人。
        另外,这些人的后勤保障要到位,防疫要到位……种种环节千头万绪。好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克服困难,想办法做到了。
        【叁】重回方舱,站岗直至最后一刻
        中建八局上海公司一分公司副经理田辉:
        方舱医院建成交付后,我们在它的使用阶段承担维保工作,维持保障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
        我平时主要负责生产安全。一般,工程建完后,我们可能有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排查,看哪里有问题,再准备物资和人员。但方舱医院的建设工期仓促,建成之后排查检修可能只有一两个小时,几乎没有缓冲期,病人就已经进来了。对于这种特殊的工程,安排维保人员驻场解决工程相关的问题就非常重要。
        我们现在在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我负责的是五、六号馆的卫浴和缓冲区的施工维保。这两个馆的维保人员就有大约300人,我这一块有50多人。
        4月10号的下午五点,我接到通知。六点半,差不多所有人员都已经在国展中心门口到齐了。晚上七八点钟,我们穿戴好防护用品,分别从不同的大门进入国展中心。
        因为防护服有效的防护时间规定最多是6个小时,所以我们就四班倒,24小时轮岗。每一班除了十几个人在岗,还有二三十个人在缓冲区域随时待命。


        ▲进场初期,田辉与团队睡在帐篷里
        大家可能在照片上看到的大多是病房区域,但其实卫浴的使用非常容易出现问题。因为是临时的建筑,人员比较密集,存在很多使用不当的现象,造成对原有设施设备的破坏。其实损坏的量是非常大的,而且让我们措手不及。比如有些人等待上厕所的时间长了,可能就会踹两脚门。
        所以我们就得提前去考虑,哪些物品容易损坏,提前调配好各个专业的人员,应对一些常规会发生的问题。
        另一方面,虽然从职责上看,我们只是对工程实体的质量进行维保,但我们不会因为不是我们的职责就不管不顾。大家刚进场都比较忙乱,物业、保洁一时来不及跟上,而病人也是初来乍到,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此时,如果我们的环境出现问题,病人的心情也会更加焦虑。
        像是卫生间这块区域,保洁还没到位,我们就去主动去打扫卫生。有时因为使用不当,厕纸堵塞了马桶,我们就自己上去通马桶。其实病人看到我们干这个,也挺触动的。有个60多岁的老大爷当时就说我们“真是凭良心在干活。”
        这些天,我们根据病人的使用情况增设了一些防滑地垫,还打算增设一些小便的厕所,还需要后续的额外施工。
        而缓冲区主要是给医务人员出入使用的通道。我们提前设置了专业设施,但可能会出现一些我们和医务人员在之前都没有预想到的使用功能。要调整的地方可能涉及洗手液或是消毒液支架的增设、电源插座的位置、摄像头和指示灯的增设等等……
        因为我们自己的防护不够专业,我们的防护设备都是医院方面提供的。医务人员有时嗓子都喊哑了,还来指导我们如何穿脱防护服、如何防止内外衣物交叉感染、如何进行七步洗手法……他们的防疫要求比我们日常的严格很多。
        他们不辞辛劳地帮助我们,也是不远万里地来帮助上海。他们有什么需求,只要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我们都是义不容辞、全力以赴。
        【肆】心有目标,每个人都是如此
        中建八局上海公司设计管理中心经理陈娟:
        碰到这种应急项目,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先赶紧熬过去,辛苦一点,忙完了再休息。结果就一直忙到了现在。
        刚开始我们换班能换得过来,之后几个项目重叠着,而设计都是要第一时间——可能几个小时内出图。我能看得出来大家都很累,我们的群里大家天天都是凌晨在发图。在任务当中,没有一次不需要通宵的。
        项目里面改图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但在这种时候,改过两三次以后,有的同事已经是非常疲惫的状态了,说了一句“怎么又改了”,但下一句马上就是“我赶紧看一遍,争取一小时、半小时以内回复你”。
        可能凌晨三四点做完事情,稍微休息一下,我们五六点又在现场了。我们的团队里,几乎所有人都主动要求参与防疫项目,承担繁重的设计工作。不管是不是凌晨紧急通知,是不是前一天刚通宵尚未休息,大家都随时待命,保持着战斗状态。
        这一个多月来下过几次瓢泼大雨,看着大雨还是会有一种无力感。雨会影响工期,我们控制不了雨。4月13号那天也是下大雨,我又跑了趟项目。我们在项目上都是穿雨衣的,雨一大,基本全身都湿透了,之后我也没有及时换衣服。
        我本来是不太会犯困的,可能我能坚持到现在也有这样的原因。但到了14号,我突然感觉头痛。我说,不行了,我要休息了,我要睡觉了。当时也蛮有意思的,我的同事们觉得很惊讶。他们说:“你怎么能生病呢?你不是铁打的吗?”
        其实我就看着一些同事,开着会就睡着了;在路边吃着饭,突然把饭一放睡着了;还有人打着电话,然后睡着了。我也看到现场,我们一位领导一夜没睡,人看起来非常疲惫,但还在安排我们第一件事情是什么,第二件事情是什么……
        如果是男同志,这一段时间没有理发、没有刮胡子,显得更加沧桑了。还有一位女同志,人比较瘦弱。她从来没跟我说过累,但是能看到她的眼袋,看她老是按着自己的太阳穴。我让她赶紧做完手头的项目就回去休息。
        我这样跑了一个多月,看到同事们这样,都会感觉很心疼。我还看到很多医务人员、领导干部、基层干部,看到大家在这个过程中的执着也好、努力也好,所有的人在过程中都是这样的。
        现在这种情况下,我自己没倒下,就一直能做。
        中建八局上海公司一分公司副经理田辉:
        当时我们召集人员进行维保的工作的时候,采用的是主动报名的方式。一般来讲,听说要直接接触阳性病例,大家心里应该是比较恐慌的。但让我意外的是,我们很多同事都积极踊跃报名。我们的员工更像是以志愿者的心态来参加到这次的维保工程中。我自己既然参加,也就做好了可能被感染的准备了。
        有人刚结束上一个防疫项目维保工作的隔离,立马就投入到国展项目的维保。有人刚结束国展方舱的高强度的建设工作,相当于刚建完项目,就来维护保障这个项目。
        刚入场的前几天,病人刚来,医务人员刚来,我们也刚来,所有人对所有的东西都很陌生,那时候就状况频发。当时我每天最多就睡两个小时。现在越来越顺了,也学习了很多专业的防护知识,不穿防护服、不戴防护手套好像都有些不习惯了,洗手也洗成洁癖了。
        正常的维保工作,也就是我们的工程和实际使用者磨合的过程,现在已经差不多完成了。但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我们依然在岗位上,随时准备调整和补位。直到病人都能够康复出院,医院“闭舱”,我们这个临时建筑的使命真正结束,我们的维保工作才全部结束。
        我们也期待着这一天。
        中建八局上海公司安装分公司经理罗晓滨:
        这段时间,我们连续不断地参与了我们公司几乎所有的应急防疫项目的建设。
        我们整个班子成员有四人,有五十余个项目经理承担不同的分工。结束一个方舱建设后,还要留一定的管理人员在方舱内继续维保工作,现在已经留下了三十多人。
        要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因为眼前有这样的任务要去完成,心中有这个目标,我们就没有时间懈怠。我们单位总部也在上海。在上海疫情的关键时刻,我们身处这样的岗位,也想多做一些贡献。这也是我们作为建设人的精神吧。
        我们的工人境界也是蛮高的。3月初在龙耀路的项目上,天连着下雨,温度也比现在低很多。工人们没有遮风挡雨的地方,披着雨衣干。室外有些工作需要一边抽水一边做,我们好多工人都跳到水里去干活。有工人干完第一个项目觉得累,说着“再也不干了”,结果到第二个项目的时候我又看到他了。他说,我休息完了,觉得还能战斗。这时候就会觉得我们的工人还是非常可爱的。


        ▲排污管道堵塞,维保人员补位疏通管道
        你也许觉得辛苦,那看看这些工人暴雨天在水里接管子;你也许觉得累,那看看比你年长的领导跟我们一样一直在现场。也许你只休息了两三个小时,6点多又赶到现场,但现场肯定早就有人在了,总有人比你来得还早。在这里,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榜样。
        我们好多同事去现场的时候都给工人发烟、发饮料,跟工人称兄道弟。大家同吃同住,吃一样的盒饭,睡一样的地铺。从来没有那么多人在一起这样工作过。大家都在战斗,过程中也结下了友谊。
        你觉得压力大,有人压力比你更大。每天,上海都有新增的病例,他们都等着住进方舱来。一个多月了,那么多小区断断续续地封控:不停地发现阳性病例,不停地封控。
        如果我们早一天建好,病例早一天收治进来,就能少一些封控的日子。我们的生产秩序、社会秩序也能早一点恢复。
        这些道理,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明白。
        (注:电话采访于4月16日晚和4月17日上午)

        (摘自:上海工地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