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甲辰(龙)年三月十八 | 联系我们

加入协会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瞭望
【两会专题】人大代表之声(二)
 发布时间:2020-05-26 浏览:1421
  • 全国人大代表徐征:数字化、工业化全面应用 造就“基建狂魔”
      建筑业=人海战?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征昨天在上海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呼吁,不要再用老观念、老眼光看待建筑业了,数字化、工业化的全面应用,连“火星人”马斯克都惊叹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建设速度。
      徐征说,建筑行业的新技术应用场景非常丰富。以上海建工为例,与华为公司合作开发的智慧工地系统,可以做到对建筑工人的行为规范、工艺要求一目了然、实时提醒,“如果有建筑工人现场不戴安全帽,或者在施工工地抽烟,都能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管理。”
      不仅仅工地管理,由上海建工参与承建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比马斯克预期的两年建设时间整整缩短了一半以上。徐征说,国外感慨中国“基建狂魔”并非浪得虚名,这背后依靠的正是科技进步,BIM技术等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使项目建设时间大大减少,更确保了现场装配的“零误差”。数字化、智慧化有力支撑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谈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影响,徐征提到,建筑行业产业链长,供应链上多为中小微企业。他们的生存发展,对于稳链固链、稳定经济基本面非常重要。面对中小微企业当面遭遇的困难,政府工作报告列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徐征谈到,这次春节期间,上海建工接到一个紧急建设项目,虽然工程不复杂,但做得很辛苦,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疫情影响,加工类的小型企业都停工了,后来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协调下,通过长三角联防联控机制解决了问题,最后用三个星期不到的时间完成了工程建设。在他看来,行业头部企业、大型标杆企业要在产业链稳链固链中更好发挥作用,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了,行业发展也就有了坚实基础。
     
    来源:建筑时报
     
     
    31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规划建设京杭运河高速铁路
      “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这几年扬州为保护生态环境,关闭了不少造船厂、养殖场、砂石厂,付出了巨大经济代价。如何确保一江春水顺利向北流,同时又能腰缠万贯快速下扬州……我此次带来两条建议:建议加强南水北调源头生态补偿;建议规划建设一条京杭运河高速铁路。”昨日上午,在江苏代表团分组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机电集团董事长周善红发言时说。
      参加联合签名的部分人大代表合影
      其实早在撰写建议前,周善红就和运河沿线多省市全国人大代表讨论了相关话题,代表们一致赞同“关于建立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到了北京后,周善红和来自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多个省市的31位全国人大代表纷纷签名,联合提出该建议。“大家一致认为,应当给予南水北调源头财政专项补助。”周善红说,“在分组审议现场,我还就此专门作了发言。”
      一条千年大运河沟通南北,古时人们‘自北往南’下扬州,如今江水‘自南往北’逆流而上,南水北调成为百年工程、千年大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也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周善红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快速交通网络尚未形成,仅有京沪高铁连接了北京、天津等沿线的少数城市,影响了大运河文化带资源价值的开发和利用。
      为此,周善红建议,规划建设京杭运河高速铁路,这样既可缓解京沪高铁运力紧张的局面,带动山东、江苏腹部地区的发展,又可通过徐淮、沪宁、沪杭高铁串联已通高铁的运河城市,从而将京杭运河高速铁路打造成“经济高铁”“文化高铁”“生态高铁”“旅游高铁”“融合示范的高铁”。
      这份建议同样得到了运河沿线城市31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合支持,代表们一致认为,规划建设京杭运河高速铁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现今的京杭大运河仍然保留着水路运输的功能,并且是南北交通一个重要方式。沿京杭大运河沿线有很多经济发达城市,如果京杭运河高速铁路开通,将更有利于沿线城市融合发展。
     
    来源:建筑时报
     
     
    全国人大代表程寒飞:将更多目光投向农村与城镇生态环境领域
      5月22日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人大代表,中冶华天首席专家、水环境技术研究院院长程寒飞长期工作在水环境治理一线,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他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今年的人大会议上,他此次的建议将更多目光投向了农村、城镇生态环境建设与运维。
      程寒飞:“今年两会,我准备提交的四项建议主要集中在自己从事的环境治理领域,这与我所在公司追求“中冶华天 绿色明天”的理念一致,希望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为国家绿水青山更好地发展建言献策,助力环境治理工作更加科学化、精准化、有效化。”
      建议一:完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考核方式和内容
      随着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我国农村水污染治理、农村水环境改善成效明显。但当前,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对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考核基本沿用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相类似的指标体系。在考核“指挥棒”下,各地形成了较为统一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即家家户户建设化粪池。
      程寒飞介绍:在实际实践中,相对偏远、接管不便的散落住户所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发挥作用寥寥。另外,对于缺乏管网的农村化粪池,由于池容有限、白水和灰水没有分离,导致化粪池很快会满溢,相对于未建设化粪池前的分散式排水,这种集中式排污对环境影响更大,不仅增加人工成本,还严重浪费了宝贵的肥料资源。
      程寒飞建议:一是优化考核方式与内容,以农村水环境质量、水生态多样性等效果进行考核。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农村的土地、沟渠塘沼等资源,进行资源化利用,合理选择污水处理技术路线,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能建得起,更能用得起。二是积极鼓励农村区域治理模式,将农村水资源、农村水利设施、农村水环境生态、农村餐厨固废、农村土壤改良、农村水面利用收益等有机结合,对农村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项目进行奖补。
      建议二:提升农村农业电网建设和运维水平
      农村电网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基础保障设施之一。近年来,我国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了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工作,广大农村的生活用电得以极大的改善。
      然而,农业用电尤其是排灌、农业生产用电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参差不齐,偏远农村存在明显短板,主要表现在:电力规划与农村产业布局、农田水利规划缺少有效衔接;建设不到位,支线路缺乏或老旧标准低,存在较大的用电安全隐患;检修维护不到位,缺乏经费和专业队伍,检修不及时甚至抢修也难以保障。
      为确保安全运行和可靠用电,程寒飞认为,应加快新一轮的农村电网改造和农业动力用电全覆盖,让我们的乡村不仅亮起来、美起来,也要富起来。
      优化农村电网建设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将农村电网建设规划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重要内容,出台农业用电建设技术指南,确保建设质量与效能。
      出台优惠政策,降低建设运维成本。减免征地、占绿、破占等相关项目费用,实行低息或贴息、用电优惠、建立维修基金、加大运维奖补等方式,降低建设运维成本。
      明确责任主体,确保用电安全。农村电网设施建设完成后要明确责任主体,即使移交也要有保障的移交。
      建议三:保障城镇污水处理厂良性运行
      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对于保障水环境质量和人民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新冠肺炎突如其来,全国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坚守岗位确保24小时不间断运行,体现了责任与担当。但制约城镇污水处理厂良性运行的因素,不容忽视。主要有:进水超过污水处理厂自身能力、污泥处置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环保责任无限扩大、污水处理费用的拖欠、税收政策执行不统一等。
      为更好的保障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良性运行,程寒飞建议:
      出台详细的考核细则使得法律、政策执行更清晰。明确主管部门和污水处理厂各自职责与义务,建立“厂-网-站”一体化的公用平台和污水处理厂事项报告与事故应急制度,最大程度地避免可能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而让污水处理厂“背锅”情况发生。
      完善相应强制性标准,加强部门协同,为污泥科学处置提供落地性支撑。避免因污泥积压导致污水处理厂无法正常运行。
      制定环保督察问题的解决细则。以“问题-措施-标准-责任-验收-教育”清单,使问题解决更科学、更彻底。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污水处理费支付的专项督察。保障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真正落实“谁排污谁付费”,倒逼排污单位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对优惠政策出台更清晰的说明。减少因人为理解不同造成执行不一,将污水厂项目建设时的优惠政策作为运营期的一种鼓励,以免产生运营费用缺口而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建议四:关于“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在程寒飞看来,水环境治理是项系统工程,水生态修复是中医式长期的调理过程,必须顺应自然、久久为功且要具有可持续性。为此,他对“十四五”水环境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议:
      充分体现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人民性。从更好满足人类需要的角度去进行系统布局、科学规划,要更多的考量生物生态毒理性,制定适宜的水生态标准。
      充分体现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尊重科学规律、顺应自然,用生态的方法来解决水生态问题,将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
      充分体现水生态环境保护考核体系的导向性。考核要体现结果、目标导向,体现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导向。倡导各地因地制宜做好排水系统顶层设计。鼓励污水处理厂发挥最大的环境效益,不受非关键指标所束缚,确保“厂-网-河”联动的效果。
     
    来源:建筑时报
     
     
    全国人大代表邹彬:加强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及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管理员邹彬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农民工培育成“新型产业工人”迫在眉睫,要加强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和管理,提高建筑产业工人的保障水平和社会地位,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逐步实现从产业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的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工匠力量。
      近几年,“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的呼声很高,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出台相关制度推动该项工作的转变和落实,但就现阶段而言成效并不明显:农民工在技能素质、组织形式、生活方式、社会认可度以及自我认知等方面依然与产业工人存在较大差距;建筑业的规范程度、管理体系、施工工艺均在不断更新和进步,企业赖以支撑的农民工群体却面临“青黄不接”“代际断层”的困境。
      邹彬建议,“农民工”实现向“产业工人”转变,要突出政策引导,深化户籍、保险等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在权益保护、技能培训、职业鉴定等方面,要健全机制,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产业工人的良好氛围。另外,要加强对农民工的组织管理、教育培训和人本关怀。
      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民工”向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转型,他认为政府应当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行的教育体系,引导职业院校转型升级,大力倡导用人企业和社会力量办学,在政策保障和技能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加强对农民工地域流动、薪酬支付等方面的管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实名制一卡通,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另外,要提高产业工人的公共服务水平,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提升产业工人的组织归属感。
     
    来源:建筑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