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甲辰(龙)年四月初八 | 联系我们

加入协会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瞭望
【战疫情·会员动态】中建八局雷神山突击队建设故事纪实
 发布时间:2020-02-11 浏览:2133
  •     在雷神山医院项目建设现场,一群身着中建八一标志的建设者走进人们的视线。这群来自中建八局的年轻的建设者们说:“我不是英雄,只是有人需要我。”下面,让我们通过10则“小事”,一起走进雷神山奇迹背后的八局故事。
        1、与疫情赛跑,只为巩固“生命防线”
        抗击疫情如救水火,2月3日,总部位于山东济南的建筑央企——中建八局一公司奉命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仅仅用了4个小时,就组建完成了一支超过百人的突击队,满载着物资与希望,跨越近千公里,奔赴雷神山医院建设一线。
        突击队于2月4日上午8点,正式进场施工,负责部分病房区的电气、给排水、通风等机电安装施工任务。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巨大,但是所有人心中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打出八局人的气势,保持全面领先!
        31名管理人员和143名工人采取两班倒的方式,不到48个小时顺利完成部分房间的调试亮灯。 由于他们的施工速度快、质量高,获得相关方的高度认可,突击队负责施工内容新增加A1、A3病房区、药库区、医护通过A区4个区域内,由区域专业分包变身区域“总承包”,并承担起了施工难度最大的公共区域内通风空调系统施工任务。
        2、全速奔跑!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突击队进场后遇到的第一项挑战,便是物资紧缺。现场所需的材料、机具种类多、供应十分紧张,“团结协作、自力更生,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八局人骨子里特有的韧性,在这里再次发挥到了极致。
        安装公司华中片区经理方磊担任突击队对外协调负责人,他发挥“属地作战”优势,采取采购与调用相结合,从周边项目调用多台电焊机、切割机等施工机具,联系多家长期合作的武汉地区材料供应商,大量采购PPC热水管及管件、手钻、三级配电箱、记号笔、卷尺等材料,保障工程施工速度。自2月3日奔赴武汉,方磊只简短休息了3次,都是在工地旁的车辆里,每次都不到3个小时。
        3、暖心瞬间!雷神山有苦也有甜
        崔磊是一名项目司机,平均每天的接送车程超过了300公里。2月7日是他的生日,崔师傅说:“能为祖国防疫做贡献,这个生日我终生难忘!”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突击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彭来雨决定为崔师傅送一份生日礼物。但是疫情当前,各项物资采购困难,彭来雨在采购后勤物资之余,特意转遍了周围大小市场,终于买到了一个小蛋糕和一束花。这份“来之不易”的暖心小礼物,让崔师傅的心里暖暖的。
        4、每天200通电话,只有105秒留给爱人
        突击队员张荣广主要负责现场材料、机具协调工作,也是第一批来到项目协调资源的人员之一。2月3日,他自驾6小时前往武汉,当天打电话超过200通,导致手机多次自动关机。由于现场忙碌的工作,他差点忘记了爱人的生日,但在仅有105秒的微信语音后,他再次毅然投入到了工作中。
        5、最美逆行,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来自河南洛阳的刘伟、孟正伟是一对好友,曾在多年前从事专业机电安装工作,已离开工作岗位多年。但当孟正伟听说有机会参与到“雷神山”项目建设中,立即给刘伟打了一通电话,电话里两人不约而同地说:“来!”
        二人自驾驱车5小时赶到武汉,成为了中建八局一公司雷神山突击队的工人。在现场他们的工作完成后,他们还主动去帮助其他工人完成工作,两人搭配默契,看起来乐此不疲。刘伟是一名70后,他说:“咱能想到的,领导肯定早就想到了,所以我来这边并不害怕,相信八局领导一定有完善的防控措施。”
        刘伟前段时间发了一张在现场施工的照片,爱人还点赞评论,说他是“最美逆行者”,这样的评价让他充满了干劲,在现场每多做一点,就能多为国家做一份贡献。
        孟正伟说他这次前来并没有告诉父母与孩子,姐姐还是看他的微信步数之后询问才得知真实情况,2003年抗击非典,他就曾参与其中并为一线运输物资,当时儿子写了一篇作文来赞扬他的爸爸,孟正伟说到这里看起来十分骄傲,“这次援助武汉,说什么我都要来,只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自己在现场能多做一点就是一点,回村里之后,我能吹一年牛!”
        6、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加油干
        项目团队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精气神,也感染了很多人。刘建涛是一名标准的济南人,是项目司机。早在春节前,他就为灾区捐了款,为国家建设尽一份心意。这次接到驰援武汉的任务后,他显得异常激动,“没想到自己真的能有机会来到现场,能够为祖国拼搏一次我感到很骄傲”。
        项目进场初期,现场用车频繁,大家对他说:“师傅你累了可以去休息一会儿,我们自己开车也可以”。刘师傅却说:“大家都这么忙碌,我们哪忍心休息,我们也是突击队员,只要需要,我们随叫随到!”
        7、难忘元宵,突击队奋斗正酣
        2月8日,正值元宵佳节,雷神山突击队依然不下火线。“赶在工期节点前面,又好又快地完成国家的任务”,是每一名突击队员的心里话,也是在这个团圆佳节里,突击队为国家、为家人送去的最好的礼物。
        32人名管理人员,141人施工作业人员正在持续奋战,为医院的顺利投入使用发起了最后的冲刺!2月8日晚上六点,临时党支部书记彭来雨为突击队员准备了热腾腾的元宵,让大家过了一次终生难忘的元宵节。突击队临时党支部还为队员们拍摄了视频,队员们纷纷向远在家乡的亲人、同事送去了祝福,我们在雷神山,一切都好!
        8、参与建设,是一生的荣耀
        突击队员张志龙是雷神山医院新风工区空调负责人,每天要坚持到凌晨2:00后才返回休息,每天走的步数超过3万步,长期霸占微信步数排行榜榜首。最紧张的时刻,他几乎与同事进行“2小时倒班”制,简单休整一下又重新投入了工作。他将施工计划细化到“6小时汇报”,定期梳理自己施工区域内的人员、材料、机具情况,制定详细的分工表,随时协调现场,保证抢工过程中工序不乱,紧张有序地开展施工。
        谈到本次驰援武汉,张志龙说:“自己没有赶上中建八一援藏援川,这次能够援助武汉,是自己一生的荣幸,只想按时完成任务,把工程交付国家,能早一天是一天”。
        张志龙说,自从投身施工当中后,已经没有时间去查看疫情的新闻了,就像身在暴风中央一样,工作让他感到十分心安。“这次前来的党员同志和兄弟们都十分给力,工作起来都十分‘玩命’,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完善的后勤保障,兄弟们毫无顾虑,往前冲就是了!”
        9、粮草先行,就找这位“医院宝典”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突击队现场生产负责人李征主要负责现场工人、机具、材料的调配工作。由于他经常在各个地块奔波,所以大家只经常处于“找李征”的状态。“找到了他就有了材料,找到了他就有了工人”,李征拥有多个医院类项目的丰富经验,是名副其实的“医院宝典”。
        早在进场施工之初,他就提出“医院项目新风系统必须加高效过滤器,这种材料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医院项目冷凝水必须单排,避免交叉感染,要对病人负责”。虽然现场工期紧张,但他依然对施工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又快又好的干完工程,还要让医院具备良好的使用功效”这是李征坚定的信念。
        带着希望出发,前往胜利的彼岸。突击队员杨露是在2月4日自驾前来武汉雷神山医院。最繁忙的时候,他每天的微信步数都超过了40000步。为了不让家人朋友担心,他特意关闭了微信的步数。杨露负责现场压力最大的通风工作。“充实的工作没有让我感到劳累,在这里工作每天都感觉很起劲,很充实。身为党员,就是要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去!”杨露前往武汉的那天,正逢他的小女儿满月,他带上党徽,挥别了爱人与两个孩子,开始了这次坚决的远征!
        10、铁军精神,工装就是军装
        2月9日,来自河南的施工班组在抵达武汉后便立即投身了现场施工,甚至没有时间更换统一带有标识的劳动防护用品。但是在班组长的带领下,他们每个人在安全帽、反光背心上都用记号笔写下了“八一”的名字,工人郭国涛说:“看团队里其他工人背后都有这种字样,我们想和大家作为一个团队,共同援建武汉,为祖国出力”。
        郭国涛此时非常自豪,年轻的脸上挂着笑容,神采奕奕,“‘八一’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好听,就像是军人一样,来到现场之后,感觉我们就像一支部队,纪律好,管理强,大家都向着一处使劲,这种感觉很好!”
        据悉,中建八局一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23兵团109师326团于1952年抗美援朝归国,至1983年由基建工程兵22支队201团在济南集体转业。30多年间,这支队伍“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为国家建设、军队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第一流基建队伍”、“南征北战的铁军,重点建设的先锋”,为中建红色基因、八局铁军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令行禁止、使命必达的铁军精神,已经成为中建八局一公司最为厚重的文化底色。
        有网友说:哪有什么奇迹,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其实只不过是别人父母眼中的孩子,一群善良朴实的逆行者,用生命风险为抗疫负重前行,用血肉之躯铸就中国力量!
    (信息来源:上海工地微信公众号)